AZBIL日本山武PBC-201VNO,PBC-201VN0
	
	
		
	
	
		azbil PBZ-CL007V邊緣檢測傳感器,azbil PBZ-CL007V邊緣檢測傳感器,azbil PBZ-CL007V邊緣檢測傳感器
概要PBZ激光傳感器采用平行激光束和一個CMOS線性圖像傳感器專長檢測薄膜、晶圓或玻璃基板的邊緣位置。
	
	
		- 
			FDN算法
高精度的邊緣檢測*1
 
		 
		- 
			針對檢測面污垢會影響檢測精度的課題,配置了線性圖像傳感器和光量衰減報警功能。
 
		 
		- 
			透明物體檢測用算法
可穩(wěn)定檢測透明物體。
 
		 
		- 
			標準雙通道輸入控制器
可進行雙檢測值運算,減少布線工作量,節(jié)省空間。
 
		 
		- 
			RS-485通信(僅對應(yīng)PBC-201VN2/PBC-203VN2) 可將數(shù)據(jù)傳輸至PLC及觸摸界面。
 
		 
		- 
			安 全性能
JIS 1級光束。不需要任何特別保護措施。
 
		 
		- 
			多功能
可忽略薄膜不規(guī)則部分的干擾消除功能*2
玻璃基板對準時傾斜度θ計算功能*3
通過位置變化檢測功能可檢測出玻璃基板上的缺口和裂痕*3
 
		 
	
	
		
*1. 重復(fù)精度:PBZ-CL007V:±1 μmax.,PBZ-CL030H/V:±5 μmax.
*2. 僅 限于 PBC-201VN0/2
*3. 僅 限于 PBC-203VN2
	
	
		
測定內(nèi)容
	
 
	
		
			
				| 
					控制器型號
				 | 
				
					邊緣位置測定 
(透明體或不透明體) 
 
				 | 
				
					遮光寬度測定 
 
				 | 
				
					間隙測定 
 
				 | 
			
			
				| 
					7 mm傳感器頭用PBC-201VN0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○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
			
				| 
					7 mm傳感器頭用PBC-201VN2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○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○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○
					 
				 | 
			
			
				| 
					30 mm傳感器頭用PPBC-203VN2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○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
		
	
	
		
	
	
		
重復(fù)精度 ±1 μm* — 準確檢測出真實的邊緣位置
	
 
	
		FDN算法是一種對于任意的工作距離(WD)都能準確地計算出真實的邊緣位置的算法。
*PBZ-CL007V的重復(fù)精度為±1 μm,PBZ-CL030H/V的重復(fù)精度為±5 μ。檢測條件請參照規(guī)格。
	
	
	
		
	
	
		- 
			菲涅爾衍射
光射在刀片或薄膜等薄型物體邊緣處會發(fā)生衍射。受光部衍射光的強度分布取決于受光器與薄型物體之間的距離(WD)。
		 
	
	
		
	
	
		
不受檢測面污垢引起的受光光量衰減的影響
	
 
	
		受光單元采用線性圖像傳感方式,不受檢測面污垢的影響,實現(xiàn)高精度的檢測。并且,
配置了“光強度衰減報警功能”,到了維修時期便會發(fā)出警報。

	
	
		- 
			傳統(tǒng)方式(PD)
因遮光引起受光量的減少,使PD的線性輸出發(fā)生變化。這種傳統(tǒng)的PD方式,由于受光面污垢(或檢測物透明度)造成受光光量衰減,使輸出值發(fā)生變化。所以,為了防止污垢,需要進行空氣吹掃。
 
		 
		- 
			本公司的線性圖像傳感方式
根據(jù)各像素的亮度信息,測出遮光寬度。即使受光光量衰減,只要線性圖像傳感器的入光量不變,邊緣位置的輸出值就不會變化。
		 
	
	
		
	
	
	
		
	
	
		
干擾消除功能
	
 
	
		
不檢測標簽等凸起物,只檢測薄膜的邊緣。
將當前的測定值與設(shè)定時間(輸出延遲時間)前的數(shù)值進行比較,如果變化量超過了設(shè)定值(跳讀設(shè)定值),則保持變化前的數(shù)值并將其模擬輸出。
	
	
		
θ演算功能
	
 
	
		根據(jù)玻璃邊緣的位置變化,演算傾斜度θ后輸出。測量范圍:±3°。
	
	
	
		
	
	
		
缺口檢測功能(位置變化輸出)
	
 
	
		設(shè)定位置變化時間(T)和位置變化量(L),如果變化量超過設(shè)定的傾斜度,進行數(shù)字(DO)輸出。
	
	
	
		
	
	
		
應(yīng)用
	
 
	
		
	
	
		- 
			檢測晶圓的偏芯和缺口位置
能夠穩(wěn)定檢測透明度高的玻璃晶圓或砷化鎵晶圓。并且,由于采用了線性圖像傳感方式,因此還能越過視孔進行檢測。
		 
	
	
	
		
	
	
		- 
			檢測薄膜蜷曲
通過使用2對傳感器探頭計算傳感器探頭間的輸出值,可同時檢測薄膜蜷曲和薄膜寬度。
		 
	
	
		
	
	
	
		
	
	
	
		
	
	
	
		
	
	
		- 
			檢測玻璃基板凹凸和裂痕
利用位置變化檢測功能,可檢測到傳送帶上的玻璃基板邊緣的缺口和裂痕。
		 
	
	
		
	
	
	
		
	
	
		- 
			測定玻璃基板的XYθ
利用3對傳感器,除了能計算玻璃基板的X和Y值外,還能通過內(nèi)部演算計算出θ值。
		 
	
	
		
	
	
	
		
	
	
		
規(guī)格
	
 
	
		
			
				| 
					 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平行激光束類型
					 
				 | 
			
			
				| 
					 
						傳感器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控制器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傳感器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控制器
					 
				 | 
			
			
				| 
					型號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PBZ-CL007V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PBC-201VN0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PBC-201VN2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PBZ-CL030H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PBZ-CL030V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PBC-203VN2
					 
				 | 
			
			
				| 
					檢測寬度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7 mm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30 mm
					 
				 | 
			
			
				| 
					測定距離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10 - 300 mm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10 - 500 mm
					 
				 | 
			
			
				| 
					工作距離(WD)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10 - 290 mm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10 - 490 mm
					 
				 | 
			
			
				| 
					移動精度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±20 μm *大*1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±50 μm *大*3
					 
				 | 
			
			
				| 
					重復(fù)精度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±1 μm *大*2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±5 μm *大*4
					 
				 | 
			
			
				| 
					模擬輸出更新周期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500 μs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10 ms
					 
				 | 
			
			
				| 
					傳感部溫度特性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0.1 % FS/°C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0.1 % FS/°C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
			
				| 
					使用溫度范圍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0 - 45°C
					 
				 | 
			
			
				| 
					使用濕度范圍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30 - 85 % RH
					 
				 | 
			
			
				| 
					電源電壓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24 Vdc ± 10 %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24 Vdc ± 10 %
					 
				 | 
			
			
				| 
					模擬輸出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1 to 5 Vdc 或 ±5 V: 2 輸出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1 to 5 Vdc 或 ±5 V: 2 輸出
					 
				 | 
			
			
				| 
					事件輸出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同步型晶體管輸出:4 點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同步型晶體管輸出:4 點
					 
				 | 
			
			
				| 
					外部輸入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2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2
					 
				 | 
			
			
				| 
					數(shù)字顯示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7段4位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7段4位
					 
				 | 
			
			
				| 
					光源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可視半導(dǎo)體激光: JIS 1級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可視半導(dǎo)體激光: JIS 1級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
			
				| 
					保護結(jié)構(gòu)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IP40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IP40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
			
				| 
					通信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RS-485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―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RS-485
					 
				 | 
			
			
				| 
					傳感器探頭與控制器間的纜線總長度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*大 5 m
					 
				 | 
				
					 
						*大 30 m
					 
				 | 
			
		
	
	
		上述規(guī)格是檢測物體和邊緣方向被設(shè)定為“不透明體TOP”或“不透明體BOTTOM”時的數(shù)據(jù)。其他設(shè)定時,請與本公司聯(lián)系。
*1. 投受光器間距離=20 mm,工作距離=10 mm,檢測物位置=從測定寬度中心位置移動±0.5 mm時。
*2. 投受光器間距離=20 mm,工作距離=10 mm,檢測物位置=從測定寬度中心位置移動±3.5 mm的條件下,重復(fù)20次的平均值。
*3. 投受光器間距離=100 mm,工作距離=50 mm,檢測物位置=從測定寬度中心位置移動±0.5 mm時。
*4. 投受光器間距離=20 mm,工作距離=10 mm,檢測物位置=從測定寬度中心位置移動±15 mm的條件下,重復(fù)20次的平均值。
工作距離(WD): 受光器與檢測物之間的距離